陶纺轮

陶纺轮.jpg


    裴李岗文化时期。直径5厘米。

    灰陶,素面无纹饰,圆饼形,边缘略有残痕。中心有一圆形穿孔,以供插入木柄或骨柄,可以捻线。

    陶纺轮是早期陶制的纺线工具,作为纺线用的砣,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较为常见,多为灰陶或红陶制作。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发明利用纺轮在不断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力,将松散的细纤维质捻成麻花状线索,而用于缝制或编织。在裴李岗、河姆渡、良渚、红山、龙山、屈家岭等文化时期的遗址中,陶纺轮均有发现,它证明了原始纺织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