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公钓鱼

太公钓鱼.jpg


姜太公,名尚,字子牙,是我国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谋略家。太公为商末牧邑人,位于卫辉市西北约13公里处的太公泉村,据说是其故里,至今村内还保存有一座太公庙,附近立有《周姜太公茔葬处》石碑,村后有一南北长约5公里的沟壑,当地人称“钓鱼沟”,这里山峰夹峙,流水潺潺,环境幽静,人们传说太公当年就是在这里垂钓,也称其为“磻溪”。

商朝末年,纣王无道。姜太公熟读兵书,胸怀治国之本,心藏用兵之术。他的垂钓并不在于鱼杆、鱼线、鱼饵,而意在广阔的社会战场,意在施展自己的抱负。太公的钓钩是直的,上面不挂鱼饵,也不沉到水里,并且离水面三尺高。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,“姜尚钓鱼,愿者上钩。”

后来,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。姬昌兴周伐纣,封姜尚为相。姜尚辅佐文王,兴邦立国,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,灭掉了商朝。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,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。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“王候大鱼”。成语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便源于此。